人真的不該淪落到從小就開始準備找工作。

這是新聞標題。

「五年前基測402分能上建中,卻淪偷車賊」

「20歲的劉姓男子加入竊車集團,昨落網懊惱地說,5年前第一次國中基測考374分,他只想唸建中,再拚第二次考了402分(滿分412分),家人卻嫌離家太遠,於是高分就讀彰化一所私立高職,入學時還領到1萬元獎學金,很後悔沒好好唸書,退伍後找不到適合工作,淪落至此。」
這是新聞播報的內容。

看完這則新聞,很難不聯想到最近紛紛擾擾的基測爭議中,那些父母跟學生憂心忡忡的臉孔。

書唸好,進好學校,成績優秀的同學彼此競爭、學習,畢業後比較有機會找到一份好工作,生活比較有保障。
書念不好,進爛學校,品性良莠不期的同學龍蛇雜處,就算畢業,也很有可能會找不到好工作,人生會比較辛苦。

這樣的邏輯很普遍的存在大多數人的觀念裡,包含我以前的自己。

===========

有沒有發現,從小到大搞了半天,這個社會的家庭和教育體系的功能取向,常常都是為了讓我們從小開始準備「將來找到一份好工作」
我們被教導必須要謹慎的走好每一步,以免一步錯,步步錯。

任憑有再多活生生的例子說明:成績與成就並不一定會成正比,學習環境與個人行為也不一定具有絕對關係。
但要放下「不夠優秀,就會被體制淘汰」的不安全感,談何容易?
畢竟,能夠在體制裡按部就班往上爬,相對比較可預期,比較有保障。

看看這個年輕人,按照新聞內容描述,他不念建中的原因有…
1. 距離太遠,家人反對 (確定)
2.有一萬塊獎學金(可能)

簡言之,他的未來並沒有太多自己思考,決定的成分。
他後面會踏入歧途(請注意,我不是用誤入歧途,因為這是成年人該自己負的責任)根本毫無意外,因為他根本不認識自己,不知道自己要什麼,於是最後讓可以輕鬆獲得金錢的犯罪慾望介入、支配他的未來。

這些都是我們這個社會和家庭在無意間教導他的偏差價值觀!

念不念建中,根本不是重點!別瞎扯在一起!
每個人的未來明明都有無限可能,卻常常被大人的不安全感給扼殺了!
照本宣科的安全,一點樂趣都沒有!

人真的不該淪落到從小就開始準備找工作。

新增公開留言

尚未上傳圖片
留言訊息